智慧邵阳县9月28日讯(来源:政协融媒)
民情日记:关注留守老人,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文:省政协港澳台侨办四级调研员 金妮
“大伙跟着我干农活咯!”一大早,随着一声响亮的吆喝,我们跟随驻村干部刘利同志前往玉米地砍秸秆、割杂草,开启了一天的劳作。
连日来,我们行走田间地头、拜师人民群众、求教基层党员,每天时间都很紧凑、很充实,不是在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就是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白天,我们走村入户,密集开展调研访谈,了解群众生活冷暖、所思所求。晚上,我们开展“围桌晚议”,或者深入干部群众召开“诸葛会”,就集中反映或代表性的问题深入研究讨论,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在这繁忙而又充实的四天里,每天,我们都会去“熟人”“亲人”家串串门,拉拉家常,话话农事,有时一起收拾劳作,有时帮助打扫卫生,有时教小朋友学习。有几位老人行动不便,知道我们前去探望还一定要起身招待我们,我们赶忙让老人休息,与老人聊天,关心他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水平。老人坚强又温和,只跟我们说一切都好,感谢党和政府。
其中一户邓阿姨,肝病服药十来年,脸上总是洋溢着乐观坚强的笑容。每天编一两个斗笠,2元成本,9.8元卖出,竭尽所能地把生活过好。她的孙子孙女,跟我家小孩一般大,邓阿姨带得聪明伶俐,很是用心。3岁小孙子第二次见到我们,就赶紧关上动画片,表演新学的1-10,我们按照之前的拉钩承诺,奖励了乐高汽车。
刘阿姨一个人在家,手脚不便,看到我们刚到门口,就忙不赢,这里翻出点吃的,那里拿点水果,还一直说着感谢的话。“我不太会说话,有点手忙脚乱,就是感谢你们,你们要我做什么我都支持,我刚把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显得格外深情有力。
我自己也曾在两个乡镇工作过,对于乡村经济发展也有一些经验,但是在这一次乡村振兴的实践中,随着自身阅历的丰富和思考能力的提升,我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作为一名省政协的青年干部,我们带着责任与热情,走进新田,走进乡村振兴工作的第一线,来感受泥土和芬芳,既是来通过深入的逐户走访,来体察民情、倾听民心,了解和知晓农村的事情,洞察农村的社会发展情况,又是来培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锻炼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更是来让我们开动脑筋,通过政协的平台,利用政协的优势,围绕乡村振兴开展调查研究,深度解剖几只麻雀、助推解决几个难题、办好几件实事。
几天的走访,我们不仅看到了新农村发展的日新月异,也看到了养老、教育、农村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的现实难题。特别是我们这次关注的重点是农村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在帮扶的8户对象中,有5户都是空巢老人,他们一边承受着孩子不在身边的孤独,一边又得不到很好的照顾,其中有一位88岁的老人,我们每次到他家,看到的厨具始终是一个破旧的电饭煲,里面也始终只有一道简单的饭菜。看到这些,我心里难以平静,精准扶贫的小康之路上,我们没有让一个人掉队,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征程中,同样也不能让一个人落下。
农村人口老龄化是当前乡村振兴工作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我们要怎样将新农村发展成果共享到这些老人身上?怎样让农村的老人也能实现老有所养?经过几天的走访和集中研究,我们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探索适合新田村的养老模式,例如探索居家养老模式,推进“互助性养老”,打造老年食堂,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可以上门送餐,守护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二是推进无障碍化环境和适老化改造,让老年人的居住出行更加舒适、更加便利;三是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例如新田村近期开展了“庆祝农民丰收节 喜迎党的二十大 ”系列活动,广场舞、锣鼓队、合唱团自编自演,丰富了老人的精神食粮;四是加大扶持,探索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建立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提高老年人的健康能力和健康水平;五是建立合理的农村产业体系,发展农村经济,吸引农村青壮年人就近就业、就近城镇化,缩短与父母的时空距离,让农村留守老人“老有所养”。
我们这批次“燃在新田,情在心田”帮扶活动重点在关爱老年人和残疾人。接下来的几天,还将给老人送去重阳节的祝福和温暖,将运用政协履职方式就老年食堂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协商,助推新田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为新田乡村振兴贡献政协青春力量。
民情日记:打开希望之窗,教育绽放未来
文:省政协研究室理论处一级主任科员 任为
万家灯火是城市的璀璨星河,璀璨星河是乡村的万家灯火,乡村教育就是万家灯火中温暖的一盏灯,是璀璨星河中炙热的一颗星。
参加“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锻炼活动,走进田间地头,由“城”到“乡”,入村户、唠家常让我这个新入机关的“政协新人”接了“地气”;扛起镰刀锄头,由“文”到“武”,送温暖、干农活让我这个写了十年材料的“文字老兵”多了“底气”。
今天是我们入村的第四天,凌晨五点多,犬吠鸡鸣就把我们叫醒,走到陈善友老人家时,他已经起来坐在门口了。我和海波、金妮、宋晋几个人轻车熟路的拿起扫帚打扫门前屋后,老人家虽然身体不是很好,但是笑容可掬,常会和我们说起,他的孙子已经在读研究生啦。乡村教育是教育的末梢神经,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扶贫更要扶智,振作方能振兴,孩子是希望和未来,我想,今天柏儒牵头联系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的老师就要来授课和座谈,会打开一扇希望的窗,投进一束未来的光。
上午十点,我们和老师走进了新田村的弄子完小,简单吃过中饭以后又马不停蹄的赶到了镇上的青云中学。当听到孩子们稚嫩、整齐而充满力量的“老师好”三个字时,是鼓舞、是震撼、也是对我们的教育。这是镇中学唯一的多媒体教室,条件已经比我们儿时好了太多。教育的目地不是让大家“鲤鱼跃龙门”,而是掌握知识、懂得热爱、学会努力,同事们的大爱情怀值得学习,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值得敬佩。看到孩子们脸上的笑,大家的心都是甜的!第一节课是生物课,讲的是花胚,授课的最后四个字是“绽放美丽”,第二节课是地理课,讲的是七大洲和四大洋,让孩子们去寻找知识,教案的思路是“兄弟姐妹”。来自长沙的“青竹湖”和邵阳的“青云校”,因为省政协的“青年干部”紧紧联系在了一起,点燃的是我们的青春之火和孩子们的青涩之光,我看见同事、同学这些“兄弟姐妹”正在“绽放美丽”。
郭沫若说,文章是人写的,首先是人的问题。什么样的人就写什么样的文章,思想正确、态度鲜明、作风正派,写出来的材料才能立场坚定、内容充实、符合实际。所以:文品就是人品,文风就是作风,文章就是形象。这次实践锻炼活动,让我在未来的材料中,多的不仅仅是鲜活的素材,更是热忱的感情,努力做充满理想和激情的人,努力写温暖和真诚的文章,以笔耕耘,努力为湖南政协事业添砖加瓦。
民情日记:乡村振兴先振信心
文:省政协云管理中心二级主任科员 李浩
18岁以前,我从未出过县,一直在乡村生活。18岁后,我走出了农村,来到了长沙求学、工作。转眼16年过去了,记忆中的农村也离我越来越远。庆幸的是,省政协办公厅组织的“燃计划”助力乡村振兴活动让我重新回到了心中惦记的农村。
入户走访,倾听困难群众的疾苦;参加集体劳动,体验劳动人民的辛苦;庆祝丰收节,分享农民丰收的喜悦;送教下乡,感受留守儿童对未来的憧憬…几天的驻村体验,让我切身感受到党中央作出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感受到省政协驻村帮扶工作队在振兴人心上做的努力,更感受到新田村村民对实现乡村振兴的那份信心。
在入户走访中,有两户家庭让我记忆犹新。陈大哥身患疾病多年,全身关节肿大、肌肉萎缩,体重不到80斤,72年出生的他看上去已有60多岁,唯一的儿子失联已快10年,一个人独居在家中,靠止痛片和止痛针来缓解全身疼痛,但与他的交流中感受到他对生活依然充满着积极乐观,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在今天村里庆祝丰收节的现场,我看到他仍吃力的迈着步子来观看。另一户是莫大娘,丈夫有病丧失劳动力,儿媳在外务工,还有读二年级的小孙子需要抚养,快70岁的她除了在村里当保洁员外,还承担着家里所有的农活,我们去她家三次才在稻田里见到她,此时正在收割稻谷,她向我们倾诉着她的艰辛不易,但始终没有抱怨,她说这个家还要靠她支撑,日子还要过下去。
陈大哥和莫大娘对生活的这份积极和乐观,我想,一方面来源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秀传统和中国儿女勤劳勇敢的优秀品质,另一方面也来自于省政协驻村帮扶队开展文化振兴的工作影响。工作队来村后,组建锣鼓队、龙狮队等文化宣传队,通过举办大型文体活动等凝聚了民心,通过走访慰问、帮扶救困温暖了人心,或许正是村容村貌的改变和产业的蓬勃发展,让更多的陈大哥、莫大娘对生活更加坚定了信心。
乡村的变化发展,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信心也感染着孩子们。9月23日,我们邀请了长沙市开福区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的骨干老师来弄子小学授课。课堂上孩子们听得很认真,回答问题异常积极,表现得也很自信大方。前来助教的老师们都说,来之前挺担心村里的孩子过于腼腆,造成课堂交流难以开展,但一堂课下来,孩子们的表现出乎意料,希望我们能打开一扇窗,让孩子们接触到外面更大的世界。我们还了解到,这个月弄子小学迎来了4名来自岳麓区的支教老师,相信通过他们一年的支教会给孩子们带来一些改变,让他们对丰富的知识、缤纷的世界充满更多期待与向往,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更加自信与阳光!
来源:邵阳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来源:政协融媒
编辑:朱洲钰
本文为邵阳县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